百味果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为什么叫茶杯(一文读懂茶杯发展史)

100人浏览   2025-05-02 00:23:25

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,“喝茶”一事不但成为国人的日常习惯,也成为了一种文化。

装茶的容器“杯”字,起源于“抔”,有双手捧合之意,随着人们品茶习性的不断改变,各朝各代茶客所用的杯子材质、形制一变再变,各有不同。

各个朝代爱用什么样的杯子喝茶呢?结合当朝的时代文化背景与饮茶习性,聊聊茶杯进化史。

西汉年间,茶逐渐商业化;东汉时期,茶已被制作成茶饼,以便运输。这一时期的茶,作调煮、羹饮用。

茶文化的盛行,造就了茶容器的出现。这一时期的茶杯唤作“觞”,是一种外形椭圆、浅腹、平底,两侧有半月形的把手,又名耳杯。

茶客坐在河渠两旁,溪水上流放置盛有茶水的“觞”,茶杯顺流而下,停下谁面前,谁就取杯畅饮,意为除去灾祸不吉,这便是“流觞曲水”。

羽觞漆杯

唐代茶文化盛行,人们采用煎茶的方式吃茶,

把茶饼碾成粉末,放入葱姜盐等调料在水中煮沸,好似在喝汤。茶瓯是最典型的唐代茶具之一,主要分为玉璧底、花口两类:

一类为玉璧底碗,属于“口唇不卷,底卷而浅,受半升而已”的器型;另一类为花口茶瓯,口沿通常为五瓣花形,腰腹压印成五瓣瓜棱腹,足圈微微外撇。在一众烧制茶瓯的窑口中,越州窑被认作是“高端品牌”。

花口茶瓯

到了宋朝,饮茶已然成为人们生活里的一部分,

上至皇室贵族,下至贩夫走卒,人人皆爱茶,大家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,品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。宋朝流行点茶,将茶末碾碎、调和成膏状后放入茶盏,接着一边注水一边以茶筅在茶盏中持续搅动,直至泛起白沫。

黑釉茶盏不但便于观察白沫的浓度,也便于观测茶色,收获各阶层人们的崇尚与喜爱,黑釉茶盏因时而生,数量占有宋代瓷窑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
宋代吉州窑木叶盏

蒙古族入住中原后,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冲泡茶时代。

马背上的民族热情、豪爽、不拘小节,也不愿沿袭宋朝繁琐的点茶工艺。对于饮茶,他们去粗存精、删繁就简,将晒干的茶叶直接放入水中熬煮,这样既可及时缓解口渴,也能为寡淡的沸水增添一丝香醇。

高足杯虽出现的早,但却等到元朝才得以流行。蒙古族人发现,高足杯这种有高高底足的杯子,便于在马背上畅饮时持握。无论是大规模迁徙,还是犒劳骁勇善战的将士们,它都能轻松胜任马背上的茶器一职。

青花龙纹高足杯

明代茶道技法,摒弃了以往的繁缛奢华,而是趋近元朝,走简约自然,返璞归真之路,随冲泡随饮的方式蔚然成风。

饮茶方式的革新,不光促使当时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,也让一批“适合冲泡茶”的茶器兴起。

明永乐压手杯,出道即巅峰,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在手的虎口处、下坠的杯身落在掌心内,称手感十足;敞口的造型,易于观察色、闻茶香;加厚的胎体、加高的圈足,能够延缓杯身的导热速度,茶汤不烫手、冷却速度也不会太快。深受永乐大帝喜爱的压手杯,也成为世代茶客不可或缺的品茶佳器。

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压手杯

清朝的饮茶习惯,继承了明代的传统,简约淡雅依旧是主流,可这一时期茶器上的色泽,却是异彩纷呈。

除烧制传统的青花、斗彩、釉里红、素三彩等茶器外,清朝还创烧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类,各色彩瓷缤纷绮丽、绚烂多姿。

与其它茶器相比,盖碗尤为清朝人喜爱,成为清代茶具一大特色。由盖、杯、托三部分组成的盖碗,不但可以防尘,撇口、茶托的设计也避免手被烫伤,十分便利。


豆青盖碗